继续学习 扬帆北大
在组织的信任和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参与学习“学院第二十期现代公共管理高级研究班”,到中国最高学府燕园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学习生活。这对我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又是一次锻炼提升自我的过程。
学院是学子梦寐以求的最高学府,是知识和精神的殿堂。这座享誉颇多的学府创于1898年,“以人为本”为办学理念,得到了无数人的朝圣,所孕育的大批国学大师的思想更是得到代代传承。初入校园,随行漫步,承载着象牙塔内学子们梦想的博雅塔立于未名湖旁,它斗拱飞檐如一株巨大的云杉树耸立在路旁,虽然布满灰迹,略显古旧,却是北大人和往来客的方向标识和指引,举首间便有了一份沉甸甸的历史感。再走便是未名湖,钱穆先生这样称呼这片幽静的湖泊——未名,大概是世间词汇都无法将它完美形容,也因此给后人留下了更多的遐想空间。北大曾流传这样的话,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灵魂们都是一条鱼,会从水面跃起。这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有名师授课、专家讲评;有同学们的热烈研讨、专业交流;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怀揣梦想的年轻脸庞。这次的学习,是我们开阔视野、感受氛围、积累知识、积淀思想的过程,它将成为我们服务区域发展,服务市委整体战略的加油站和催化剂。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收获一,知识经验共享,理念思路扩宽。
“知识就是力量”,但力量不是来自于保密的知识,而是来自共享的知识。知识共享有益于集体和个人发展,公开交流——分享经验、共享知识。在研究班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分享和利用知识成了研究班学员的自然行为。当今知识共享已变成工作本身的有机部分,而不是可忽略的,或附加的虚饰。在这个良好的平台上,大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工作中成功的案例经验,探讨业务技能和创新,互相帮助去学习所需的新技能。这样,这个学习平台便有了动态的知识流,完成了由个体知识到集体知识,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在转化中不断产生新知识,实现了知识创新。
收获二,理论学习补养,思维方式更新
研究班能给我们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同时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大量其他知识也需要我们通过自我教育来完成。学习力的本质是竞争力——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在上个世纪60年代,被《财富》杂志列为世界500强的大公司,堪称全球竞争力最强的企业。然而,1970年的500强到80年代三分之一销声匿迹,到上世纪末更是所剩无几了。这一方面反映了风起云涌的新科技革命和新经济的产生迅速切换或淘汰传统产业的大趋势,但同时也反映出不善于与时俱进,跟不上时代的节拍,则必然被时代抛弃。集体、个人皆如此,我时刻提醒自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胜任自己的工作,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不断地、随时地、深入广泛地、快速高效地学习。我们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来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自己,主动地去适应和调整。
收获三,获取知识力量,能力水平提升
如何学习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它是学习力中最讲科学含量、最讲技术操作的品质,方法的优劣决定着一个人学习的成败。在学习中,重要的不是你已经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你掌握了多少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虽然学习的过程,谁都无法省略,但方法可以使你的学习过程变得更简单、更快捷、更有趣。在学习效果不显着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觉得我们的学习方法不好。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曾将学习者分为四类:第一类人好比计时的沙漏,他们学习就像在注入沙子,注进去又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类人像海绵,他们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却原封不变;第三类人像滤豆浆的布袋,他们将豆浆都流走了,留下来的只是豆渣;第四类人像宝石矿床里的矿工,他们把矿渣甩在一旁,只要纯净的宝石。这四类学习者成败的原因,就在于方法的不同。
人有三种生命,一是生理生命,二是政治生命,三是价值生命。生理生命的基础是营养,政治生命的基础是信仰,价值生命的基础是知识。由此可见,学习是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的终身责任。加强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理清思路,明确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本次高质、高效的培训课程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思路,借鉴了发展经验。我们与同仁交流和切磋,对公共管理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掌握和应用,提高了相关素质和能力。所学也定能在今后推动我们各领域的工作,即结合理论对自己多年工作实际进行反思与提升,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实用管用的目的。
此次的培训,让我又一次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同时也感到些许遗憾。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的时间很有限,而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和新信息层出不穷,需要学习的方面和内容很多,涉及面很广。因此,我会倍加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勤奋学习、细心思考、扎实工作,达到学习和工作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用优异的工作业绩来回报组织的信任和培养,用不懈的努力来争取更大的进步。
石景山区委老山街道工委副书记 吴红